最近一件很有感而發的事是⋯
這世界上從來沒有都不缺教學者,不論你教什麼,因為學習的人有他學習的階段和路程,教學者也是一樣,有他現階段該教的東西,這些都是一個階段性。
我們教學者最基本的就是清楚的認清自己現階段在哪裡;
- 能教什麼≠適合教什麼
- 不能教什麼=自我能力在哪裡
不適合的原因存在很多因素,有環境、有人為;沒有到達設定好的目標與標準就直接做=沒有認清問題&規劃的能力(其中最主要的是自己的學習方式&計畫有問題)
但,最近我也在一些老師身上看到了一些問題:沒有特色的老師,不論教的再好、再仔細,實在很難存活!
說直白一點,「瑜珈老師」是從一個單純的練習者而形成的,為什麼說是「單純」?
因為一個練習者是向內的自我練習,光是一個「向內」的練習就已經很不容易了,實在沒有心思再去想別的。
但身為一位「教學者」卻大不相同。
除了把自身多年的練習帶給學生以外,我們還要有能力將自身的教學方向引導、傳遞給學生。
如果我們太執著於自己的「教學」、太多自我的教學偏見,那就局限了自己的教學空間,同時也局限了學生的學習空間。
我並不是覺得這樣不好,我相信每一位老師都是帶著一顆為人好的心在認真教學、幫助別人,一個老師他當初如何刻苦的練習,他也會用同樣地方式教導學生。
上述的「教學特色」其實就是在說
老師應該更靈活的思考,運用在自己的教學領域上。堅持自己的練習方式,不論是什麼都沒有好與壞,但一昧地要求學生堅持你的練習方式那就需要好好思考是否適合他們?
大多數對自己嚴格的老師都曾經走過「這個學生怎麼不努力、不認真」的困惑道路,有些思緒靈活的老師很快就能想明白一件道理,那就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學習道路和方法,你是這樣、學生也是這樣。
想不通的老師就會一直抱怨學生、抱怨這個學習風氣,開始會挑選教起來容易的學生,在他們眼中「不努力、不認真的學生就不要來上我的課。」
進而對於自己的教學能力、學生學習的機會都失去了⋯
那不是可惜了嗎?
如果有冒犯的,請見諒~以上只是我的一些個人見解🙏